城市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
东北
长春
殖民地历史

如何评价长春的城市规划和基础建设水平?

关注者
229
被浏览
93,783

14 个回答

故乡长春的规划狗来答几句。

长春的城市规划和基础建设水平曾经是全国领先水平,深受当时的城市规划思潮影响,虽然不想承认,能看出来当初日本鬼子的确是把长春当做自己的殖民地首都来规划的,整套规划做的很是用心。

1.放射形路网组合方格网路网。中国大多数北方城市都是传统城市格局的方格网路网,长春的路网结构在至今看来依然在国内独树一帜。长春的环岛广场应该是全国城市中最多的(顺便在长春开车绕环岛有着严格的打转向灯规则,外地刚来的可能还真不适应)。学规划的同学可能觉得下面这张图有点眼熟,是不是有点像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2.城市绿带。按照当年规划图纸上走向清晰布局合理的几条绿轴现在也完全可以绘制一张高水准的绿化系统分析图。虽然现在这些绿带早就已经残缺不全了,但是儿童公园(大同公园)、胜利公园(西公园)、白山公园(杏花村公园)、牡丹公园(吉大牡丹园绿地)还能看出点当初的影子。

3空间布局清晰,节奏感把握的十分出色。顺便私以为人民大街曾经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中轴线之一,天气好的时候在人民广场可以望到长春站。

4.城市设计尺度感非常好。东西民主大街、地质宫广场、新民大街地区的道路、绿带和建筑尺度的控制简直教科书一般的典范。新民大街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景观路,就是某前领导嘴里经常说到的Boulevard,八大部建筑风格统一(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水平都非常高,据说建筑师师从柯布),端庄雄伟又不显空旷。童年记忆之一就是每周三周五从解放大路小学走到八大部,从南向北穿越地质宫广场到西民主大街上的我妈单位,秋天坐在地质宫石狮子脚下望蓝天,冬天在在地质宫冰场滑冰,季季风景都不同。


医大基础楼和现在的日本国会大厦真的好像……

5.曾经为城市的扩张分别做了近期远期规划(应该是1933年?),图一的黄圈内就是近期规划范围,从当初的图纸来看,曾经考虑依托东站、孟家屯站沿铁路沿线构建至少2个以上的副中心,某种程度上与现在的长春城市规划发展方向吻合。(2020这版总规的图是真的丑……)




最后吐槽,除了在老城区,现在的长春城市规划几乎已经看不出来当初规划的影子了。几个开发区的规划一看就典型的国内设计院调调。离开长春十来年,完全看不透现在长春的规划是个什么路数,每年只回去一次,就记得处处在修路,堵车程度简直堪比北上广早晚高峰,基础设施三流水平,城市道路得开SUV要不就刮底盘,小时候那个绿意盎然悠然宁静的城市全然不见踪影,提起来全是泪。

再吐个槽,前一阵子很有争议的日本抗(xi)日(bai)神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书》据说是在长春取景的,就剧照中的伪满国务院前的白求恩塑像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牌子来看鬼子还真实诚……


先想到这些,欢迎补充。

编辑于 2015-08-22 20:30

一.中心城区规划情况

长春的中心城区规划和基础建设曾经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仅路网单方面来看,我认为,长春的路网结构在至今看来依然在国内独树一帜。虽然日本是中国的痛,但是优点总是需要学习的,在城规的方面,日本在长春建设的“新京”就是教科书式的材料,值得我们学习。当年“新京”的规划,参考了19世纪巴黎的改造规划、英国学者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以及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理论,风格接近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至今,当我们看长春中心城区的地图时,无论是伪满期间规划的老城区还是建国后规划的城区甚至是21世纪规划的新城区,伪满时期的那些理论、那些理念、那些风格,仍然对长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 路网规划

长春现在的路网布局仍能看到很多伪满时期的”新京”规划的影子,中心城区布局采取了“圆广场+放射状+方格路网”为骨架的同心圆内向结构。以直径300米的城市中心广场人民广场为城市中心,纵向以13.93公里(规划总长55公里)的人民大街为南北轴线,横向以解放大路为东西轴线五条环路内放射状道路组合方格网路网拉开城市框架。

1.1 快速路系统

长春快速路系统暂时为86.5公里的”两横三纵快速路”,分别为沿二环路建设的“东、南、西、北四条快速路”和二环内一条南北向的“亚泰大街快速路”。长春快速路主要以高架为主、下穿为辅、路口交汇处架设立交桥,全程不设红路灯。它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长春市中心城区和南部新城车流的交通压力,特别是缓解了人民大街、卫星路到三环、四环之间的交通压力,也为市区去往南部新城和净月的车创造了更加快捷和便利的交通环境,使得居民能够快速出行。

未来五年,长春还将建设200余公里的快速路系统二期工程,全面实现与三环、四环以及五环绕城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快速路系统将在中心城市的范围内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快速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城市干道,共同构成城市道路网系统,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支撑城市未来发展。


1.2 环路系统

长春环路系统暂时由五环组成,一环路内为老城区;二环路为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环路为老环城路;67.2公里的四环路不仅使各城区之间、各开发区之间相通,也把长春发展中的南部新城、北部新城、西部新城串连起来;90公里的五环绕城高速公路把通过长春市区的2条国道、6条省道同长春市的13个出口连接起来,对长春乃至东北地区公路网络的形成,疏导和分流过境车辆,以及缓解市区交通拥挤状况将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长春六环路在规划,七环路(长春一小时经济圈环线高速),此条环线增强了长春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加快建设长春周边的县城、卫星城和中心城镇等,强化产业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吸纳人口和就业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向周边进行辐射。

1.3 主、次干道、支路

主干路在城市交通中起“通”的作用,要求通过车辆快而多,其间距较大;次干路兼“通”和“达”的作用,为满足城市居民出行要求,其路网间距应适中;支路主要发挥居民集散的作用,路网密度要求较高。增大规划道路网密度尤其是支路网的密度,不仅可以增加道路交通的可达性,方便广大市民,而且可以均衡交通流分布,减少主、次干路上的短距离交通,提高干道的通行能力,从而有效发挥路网的整体效应,增强对机动车交通的适应能力。


1.4 环岛/广场

长春市区很多环岛广场,环岛广场数量在国内属于前列。南广场是全市唯一一个拥有八个路口的中心广场,其附近拥有丰富历史资源、承载了长春大部分历史的老城区,这里拥有众多的长春之最和历史建筑,八个路口有效舒缓老城区车流,缓解社会环境最为复杂区域的交通;广场不仅疏导车流还同时作为街心花园使用,例如城市中心广场人民广场直径达约300米,内部是一个小公园,六条道路呈放射状从广场发散出去,广场外围不到500米处还有六边形小环路,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车流并且疏散车流到各条道路。


2 轨道交通规划

长春的轨道交通起步较早,最早规划于1939年,当时规划了长度120公里的环城地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铁规划,后因资金不足没有开工;1941年,长春规划了有轨电车并于当年通车运行,建国前长春共建设7条、总长47.90公里的有轨电车网,至今仍有部分有轨电车在运行;2001年,长春快速轨道交通3号线建成,使长春成为中国首个开通轻轨、第五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截止2017年6月30日,长春运营轨道交通线路有5条、总长78.78公里。长春轨道交通已完成规划22条线路,总长共约673.26公里,其中7条地铁线(1、2、5、6、7、9、10号线)、2条地铁市域快线(空港线、双阳线)、2条轻轨线(3、4号线)、1条快轨线(8号线即北湖快轨)和10条有轨电车(54、55路,1、2、3、4号线,西环线,高新线,九台空港有轨电车1号线、2号线);仍在规划中有地铁两条(11号线、12号线)、有轨电车数条。

按照《长春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6年9月修订稿)》,未来,长春市都市区内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快轨和市郊铁路等多模式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将达到1400公里。




3 公园绿地规划

长春市城市绿地覆盖率达39%,居于全国前列,南部被山地水域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和在建中的南溪湿地公园所包围,北部则有河流、水系密布的北湖生态湿地,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提供优越的前提条件,伊通河两侧50至200米的绿色生态屏障,形成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

从城市特色资源优势看,伪满“新京”城市规划以绿化开放空间为构架,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合理,采用理想公园模式,为长春市今天的城市格局奠定了基础。1980年以后以提升城市生态质量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湖、河、地形等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营造了具有春城特色的生态系统,小河周围都有亲水公园,各种人工湖被规划建设成带状公园并扩大成公园内湖,使长春市内的大公园内都有较大的湖面。夏季可以划船钓鱼,冬季可以滑冰,成为了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2003年以后以创造“流绿都市”为目标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加强环城绿带、水系绿化、生态廊道等假设,优化绿地系统,创造流绿空间,使得在长春老城区的任何一个地方,一两公里以内都会有大片绿地广场或者公园。长春的主、次干道两旁全线种树,甚至街心都有人行绿化带观赏廊。多年来长春逐步成为拥有“通透、疏朗、大气、开放”的特点和风格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2.4 地下管廊规划

2015年,吉林省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唯一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份,长春市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确定为全市重点工程。其实,长春的地下管廊建设早在“新京”就开始建设了,伪满时期,“新京”的下水道、暖气管等公共设施管线都埋在道路下方,干线道路路面禁止架设电线杆和高架线,全部转移地下。另外,“新京”新建街区一户不落全都修建水冲厕所,从而“新京”成为了亚洲首个市区全面实现水冲厕所的城市,城市对排放污水、雨水等流程也进行了全面分流的设计,排水管道和公园绿地结合建设。

新时期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道路、 厂区等地下建造的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在同一个构筑物内,并通过设置专门的投料口、通风口、检修口和监控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营,实现市政公用管线的。“到2020年,长春市将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79.7公里,使其成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二.总结

长春的规划,是一个很系统性的、很理性的、很绿色的规划,尤其是老城区的规划,是很适合做教材的案例。长春是一个幸福的城市,是一个有爱的城市,长春的规划也充满着人情的味道。我不赞同叶檀说长春是“最无前途的是个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希望长春能够“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给“唱衰东北”的人最有力的反击,愿长春的规划能助长春的发展一臂之力,使长春成为一个真正的适合人类生活、适合人类发展的东北亚区域中心。

编辑于 2017-06-24 17:12

吭哧吭哧写了半天,发现是春不是者。。。。。

发布于 2017-06-15 04:39

泻药


我 个人现在非常不喜欢设计院批量生产出的城市布局和路网骨骼

网格一铺 妥了。

要你何用。

发布于 2017-06-14 09:06

之前有人提到的柯布西耶的弟子做的方案,只能说没有可能。第一,你看这些建筑的形制,有现代主义吗?清一色的学院派。如果是日本做的,也一定是英国人孔德带去的学院派,包括帝冠式。总的来说,除了皇宫以外,方案质量很高,同建国以后建成的相比,高下立判。

新京的规划使用多中心布局是为城市的远期建设做了准备。跟建国后的北京规划用政治判断替代对现实的判断相比,高下立判。

发布于 2015-09-09 13:00

嗯长春市民来说说感受先 长春市新民大街 是按照帝国核心建造的 道路两边是满洲国八大部,大街最北就是现在的文化广场,这个地方原来规划建造满洲国的皇宫,但是只建了一部分没有建完,主体建筑已经是现今的吉林大学了。新民大街非常漂亮,两边道路也都方方正正的。排水系统也非常好,夏天瞬间排水,开春的雪化了也没有多少积水。跟光复路 大马路附近的长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地方是百姓聚居区。道路横七竖八,拐来拐去,开春都是黑泥水。。。特别脏。

长春城市建设是以巴黎和柏林为榜样的,是亚洲首个全面实现水冲厕所的城市,污水和雨水分流设计,干道电线全部入地,公共建筑物不设立围墙或栅栏,城市动物园的主体是无栏式放养场,1940年时人均拥有绿地31平方米 以至现在的长春绿化也是在全国数一数二的。

然后就是找其他相关的权威资料

主要是这本书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 (豆瓣)


编辑于 2017-02-13 13:33

长春绕城高速能不能好好修一修,扩一扩?

双向四车道,玩呢??

球球了。

发布于 2023-12-04 17:29

长春现在的绿化可真是大不如前的感觉

发布于 2015-08-20 18:54
2024年3月18日,长春新区清晨
228 播放
发布于 2024-03-18 11:01· 3 次播放

美丽的长春坐落在吉林大学校园里



这是我在长春念了四年书,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发布于 2015-08-20 22:08

同学请独立完成作业

发布于 2015-09-06 16:59

发展贼慢,尚未完善,不说你快速路怎么怎么样,别说规划,先把马路修好喽,到处坑坑洼洼也不知道想咋招。就基础设施排名,长春在省会里排后10吧。

编辑于 2017-09-27 22:44

我感觉你想多了…长春没那么复杂

发布于 2015-08-20 21:44
( 为什么?)